鈑金加工中的工藝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鈑金部件的質量。但關于鈑金部件的具體工藝結構,恒宇泰金屬小編今天將為大家詳細解讀:
1、鈑金部件的壁厚情況
為了確保鈑金件加工的高質量,并避免由于壁厚不均勻和冷卻結晶速度不一致導致的組織疏松、縮孔和薄厚相間的裂紋等問題,我們應該努力使鈑金件的壁厚保持均勻或逐步變化,以防止突然改變壁厚或出現(xiàn)局部肥大的情況。壁厚的差異不應過大,因此可以在兩壁交匯的位置設置過渡斜度。在某些情況下,其壁厚在圖示中可能不會明確標注,但在技術規(guī)格中可以明確注明。
2、使用鈑金來制作圓角
為了更好地塑造鈑金件的形狀,并避免在砂型模具的轉角位置發(fā)生落砂或在澆鑄過程中沖毀轉角處,以防止鈑金在轉角位置出現(xiàn)裂紋、疏松組織和縮孔等缺陷,鈑金部件上相鄰表面的交叉點應設計成圓角形狀。一般采用在模具內(nèi)澆入塑料或橡膠后再進行整形處理以達到要求。在處理壓塑件時,其圓角設計確保了原料能夠充分填充壓模,同時也方便了從壓模中取出零件。
3、模具的傾斜角度
在造型過程中,為了方便從砂型中取出木模,鈑金件的內(nèi)外壁上通常沿著起模方向設計一定的斜度,這被稱為起模斜度(或加工斜度)。起模斜度對型腔內(nèi)形狀和尺寸精度有很大影響。通常,起模的斜度范圍是1:100-1:20。當用角度來描述時,手工造型的木質模型的斜度是1°-3°,而金屬模型的斜度是1°-2°,機械造型的金屬模型的斜度是0.5°-1°。
為了更好地進行模具制作、造型設計、砂粒清理、澆口去除以及機械加工,鈑金部件的形狀應盡可能地簡化,外觀應盡量保持平直,同時內(nèi)壁應盡量減少凹凸結構的出現(xiàn)。